得了心脏病后,家人和患者都会以为不能运动,要静养,但有医学医生强调,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有规律的运动对心脏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心脏病的患者,虽然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但还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多做活动。因为,运动是心脏病人的一种“治疗药物”。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在常规的药物治疗上,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康复运动。运动疗法(运动+药物)能更快的促进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
心脏病人适当锻炼可改善病情,运动时不管选择哪一种运动方式,都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心情愉快;尽量避免选择对抗激烈、幅度过大或人体负担重的运动项目。运动类型可以多种,如走、慢跑、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可以根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一般来讲,步行、太极拳、骑车、游泳和慢跑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不要在饱餐、饥饿、疲劳或身体感到不舒服时锻炼,要逐步延长锻炼时间和运动量。
心脏病患者的“3、5、7”原则
目前建议心脏病患者遵循“3、5、7”原则:3指每天步行约3000米,时间在30分钟以上;5指每周要运动5次;7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中止。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另外,心脏病病人参加运动锻炼是有一定危险的,其合并症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但都不常见。建议在3个月内有过急性发作病史者,或治疗后虽症状减轻,但病情不稳定者,是不宜参加运动、锻炼的。
呼吁想锻炼的心脏病患者首先应征得医生许可,然后应做好一系列的健康和安全措施。该运动指南共包括7方面内容。具体为:
1.每次运动要定时,定时并不是强制患者每天都要在同一时刻运动,而是希望培养患者坚持运动的习惯,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
2.对于高强度运动应谨慎行事。首先务必与医生一起商量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可行性,确保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完成运动压力测试。
3.如果患者正服用硝酸甘油,那运动过程中,务必随身携带该药。尽量避免发生胸痛、胸闷,一旦有异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4.心脏病患者应密切监控运动强度,保持安全心率范围之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如果运动时心率低于靶心率,患者就需要缓慢增加速度及强度,以保证运动的有效性。
5.每次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过大。一般,心脏病患者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坚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每周应活动3—5天,好上下午各一次,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
6.运动前、中、后出现的任何异常感觉或症状,都应该告诉教练和医生。这些包括:胸闷、极度疲劳、消化不良或烧心、呼吸困难、耳痛或脖子痛、上呼吸道感染、头晕或心跳过快以及严重头痛等。
7.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包括运动前5分钟热身和运动后5分钟放松。此举可有效降低由于身体突然用力或运动突然停止所导致的心脏缺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