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7 10:58
外耳道炎是指耳朵的外耳道发生炎症。发现自己患有外耳道炎,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能会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使听力减退。
外耳道炎危害参考:
重复出现外耳炎的话使鼓膜穿孔变大、中耳粘连硬化,使患者的听力进一步下降。这时如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难医治。
中耳如出现重复发炎状况,往往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外耳炎发生,进而骨头受侵蚀时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严重的会对身体健康形成较大影响。
外耳道炎症状参考:
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因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
迁延为慢性者,多数是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有的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引起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小儿,成年人一样会发生。多因挖耳或外伤遗留,及虫类侵入造成。异物分为非生物类、植物类和动物类。若异物小而无刺激者,可久存而无症状。异物大者可阻塞耳道引起患者听力下降及发胀感。有的则引起眩晕、耳鸣和耳痛,或造成皮肤破损。
外耳道红肿溃烂。常见病变为外耳道疖和弥漫性外耳道炎,中医称为耳疖和耳疮。前者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突起如椒目或顶现脓点,后者表现为弥漫性红肿、溃烂,黄白色分泌物较多。